来源: 发布时间:2023-09-15 点击:
年来,徐圩新区大力推进香河生态园农业产业开发项目,通过整合街道、香河公司、“两村”等资源力量,深化创建“香村惠农党建联盟”,旨在以生态农业驱动产业引擎,以党建联盟为纽带,围绕党建共学、人才培育、产业集聚、业务拓展、兴村惠民等目标,着力打造“土地流转、就业安置+环境整治+技术帮扶+提升村集体经济”一体化联建合作体系,为助推产业发展、村强民富提供坚强红色保障。
“新家亮堂又宽敞,各种家具、家电一应俱全。”晌午时分,走进香河新村安置小区,一栋栋联排楼房依次排开。搬进新居,新型职业农民李佃琴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,“香河公司流转了我们的土地,建成了现代化农业大棚、高效水产养殖鱼塘,让我们还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,除了土地流转费用和工资,还给我们每人每月80元的菜金,让我们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,日子更有奔头了!”“我们住进了小区,物业费付不起咋办?青年人都到香河生态园上班,那老年人中午吃饭咋办?”李佃琴说,刚搬进新居时,不少人曾愁这愁那。如今,大家已经彻底没有这些忧虑了:工作有了,收入不愁了;物业10年免费;每人每月80元惠民补贴直接到账;60岁以上的人还有养老金;80岁以上老人可在小区门口的香河新村服务中心免费吃午餐;最让大伙宽心的是“医疗补贴”——医保报销外,最高可再报销90%……“上下班有班车,收入比出去打工多,干得好还能升职,感觉太好了。”香河生态园内,李佃琴正在像往常一样盘点着园区内的苗木,并不时的为小树苗修剪枝杈。在60多年的人生中,李佃琴的身份一直是徐圩街道香河村村民。2018年,取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后,她来到香河生态园上班,家庭年收入从过去每年两三万元增到十多万元,她还被升为队长,有了加薪升职的满满成就感。在香河生态园内处处可见职业农民的笑脸,问就业收入,看住房配套,谈生活休闲,让人真切感受到了“李佃琴”们的幸福感。
目前,徐圩新区正组织街道、村和香河公司党支部协同发力,着力在实践中打造“香村惠农党建联盟”,联合培育17名“香村惠农红链队长”,设立惠农发展中心,统筹推进集体资金参与园区优质项目,真正把乡村能人聚集起来、党员组织起来、资源整合起来、经营规范起来、效益提升起来,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、村企合作、群众参与、共建共享的致富发展路子。土地流转前,程静跟随丈夫在香河村销售鱼饲料和鱼药。村里鱼塘流转后,程静按照“一户一岗位”的方案,经过报名、体检、培训等程序,来到香河生态园工作。“我感觉在这里上班蛮安心的。”程静算了一笔账,过去卖鱼饲料和鱼药的时候,每天在外颠簸,收入还不稳定。现在每天按时按点上下班,月收入在3200元至6300元间,稳定有盼头。在香河村,与程静一样在生态园上班的职业农民有300多人。她工作的香河生态园是香河公司和“两村”联建的重要载体。走进香河生态园,平整开阔的沥青路旁绿树成荫、生机涌动,现代化农业大棚矗立在阳光下,上千斤蔬果正在奋力生长……这一幅幅如画美景背后,是徐圩新区“产旅一体、区景合一”工作渐显成效,一个让老百姓期待的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逐渐成型。在香河生态园的建设进程中,让李佃法印象最深的,还是土壤改良。“首先是水利基础设施完善,以前村里自己种田,都要自己打水灌溉,现在都建设现代农业泵站,只要通电,开机就能出水。种田机械化程度提高,以往春耕秋收依赖人力,现在有插秧机、收割机,几千亩地我们齐心协力三天就能搞定。”
在“香村惠农红链”小队长李佃法看来,两村生活的巨变,村企联建是关键因素。“我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以前都是打零工养家糊口,现在新区经常给我们组织各种技能培训,有水产养殖、园林养护、蔬菜种植等方面农业技术培训,让我们有赖以生存的一技之长,解决了长远生计问题,我今年60岁啦,老伴也在香河生态园工作,我们上下班有班车接送,周围都是熟悉的亲戚朋友,在我们自己的家干活,打心眼儿里感到踏实和满足。”
“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绿色农业、改善生产环境、提升生活水平,在两村搬迁的土地上干事创业、深耕细作,让职业农民也是我们的同事、战友都能共享新区发展的成果,大家也能放心把自己的土地交给我们来经营管理。”香河公司相关负责人说。这些年,村企联建干成很多大事,两村搬迁、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、解决安置310余名职业农民就业问题、给两村百姓发放惠民补贴等,党组织始终发挥着“主心骨”作用。“很早之前,我们这里是一片盐碱地,祖辈搭建简易的房子居住。再后来,我们盖上了坚固的瓦房。现在,我们的新房通水、通电、通路、通网络,绿化美化,好日子还在后头。”对于未来,李佃琴信心满满。